为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全面提升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能力,由我校承办的上海市教委“2025年上海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第一期专题培训”于7月2日至3日顺利举行。上海高校的三十余位非学历教育项目负责人等参加培训,通过“政策解读、案例研讨、实地研学”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共同探讨新时代继续教育创新发展,赋能非学历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高位启航:锚定强国使命,明晰发展方略
7月2日上午,开班仪式在先进制造大楼103会议室举行。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副处长王娟作开班动员,她指出非学历教育是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关键引擎,并要求各高校严守规范底线、强化特色培育、锐意创新突破。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教授董秀华以“教育强国建设——高校继续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为题,上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盛爱军以“识变·立规·致远:非学历教育规范管理的破局之道”为题,分别作主旨报告,为学员精准解读国家政策导向,深度剖析实践中的难点痛点,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引和实践思考。
多维赋能:共享创新实践,提炼发展智慧
7月2日下午的课程聚焦“实践创新与经验共享”。上海交通大学等六所高校紧扣时代脉搏与自身学科优势,分享了在非学历教育领域的特色创新实践成果。上海高校继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主任俞雷霖、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周丽昀、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副院长吴德芳担任专家作精辟点评,不仅肯定了亮点,更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为兄弟院校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他山之石”。
知行合一:沉浸研学悟真知,转型发展探新路
7月3日上午在同济大学沪北校区,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金福安以“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非学历教育转型之路”为题作专题报告。他介绍了学院如何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前瞻性地布局并开发“大城市”“大乡村”“大科技”“大生态”“大健康”“大教育”六大系列课程领域,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贡献高校智慧和力量。
在分组交流环节,学员们围绕“数字化转型赋能非学历教育提质增效”“特色化项目培育与品牌建设”等议题,结合本校实际和培训所学,展开了深入、务实的研讨,共同探寻优化路径,在思维碰撞中凝聚了诸多共识,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思路。
精神铸魂:感悟大家风范,汲取奋进力量
7月3日下午,培训班学员前往钱学森图书馆参观学习。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张勇作《从钱学森的“学”与“教”求解“钱学森之问”》专题报告,深刻阐释了钱学森先生的大成智慧教育观及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深远启示。学员们深切感悟到钱学森先生矢志报国、敢为人先、严谨求实、无私奉献的崇高科学家精神,深受震撼与教育。这场精神洗礼为新时代继续教育工作注入了强大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动能,激励着大家将爱国情怀与创新精神融入育人实践。
本期专题培训是上海市高校积极服务国家教育强国战略、扎实推进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又一务实举措。不仅为全市非学历教育工作者搭建了高效的“共学、共研、共进”平台,更在凝聚共识、启迪智慧、激发动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上海各高校将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持续深化协同合作,携手推动上海高校继续教育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大的上海力量。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