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050304)专业(专升本)
|
|||||||||||||||||||||||||||||||||||||||||||||||||||||||||||||||||||||||
发布时间:
2025-08-14
浏览次数:
3200
|
|||||||||||||||||||||||||||||||||||||||||||||||||||||||||||||||||||||||
传播学 专业代码:050304 层次:专升本 学习形式:非脱产
一、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政治信念坚定,基础知识扎实,人文素养高,具备系统的传播理论,既能进行多种媒体信息的采写、传播,又能面向网络新媒体和智能媒体开展设计策划、数据分析和应用实现,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传播学人才。 (二)人才规格 1.素质要求 (1)坚持马列主义新闻观,具有较好的政策理论水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以及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2)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具备健全的心智与体魄,适应传播学领域各种岗位的心理素质和职业操守。 2.知识要求 (1)应具备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具有较广的知识覆盖面,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理论素养和审美素养等。 (2)掌握现代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传播实务的基本训练,了解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的特点并有所掌握,熟悉传播的基本道德和法规。 3.能力要求 (1)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熟练掌握相关计算机应用和智能处理技术,较强的采访与写作能力、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能力。 (2)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作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宣传或传播项目设计和制作,进行网站策划、建设、管理和传播。 二、修业年限 基本修业年限3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最低修业年限2.5年,最高修业年限5年。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职业能力拓展课等。 (一)公共基础课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足开齐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课程。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开设其他公共基础课(见表1)。 表1 公共基础课课程安排
(二)专业课 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并涵盖课程实验实训等有关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为专业核心课程奠定专业知识、技术和能力基础的课程,课程设置6门,性质为必修课。课程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传播学概论、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计算机网络、新闻学概论、广告学概论。 2.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是承载专业核心素质、知识、能力培养内容的课程,是学生今后在该领域从事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设置5门,性质为必修课。课程为:中外名著选读、市场营销学、新闻采访与写作、传播效果与受众研究、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 3.专业拓展课 专业拓展课程是根据专业发展进行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的课程,也包括专业方向的课程,内容指向具体的职业岗位需求,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课程设置2门,性质为选修课。课程为:传播心理学、网页设计。 (三)职业能力拓展课 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是专业类课程之外,旨在面向成人职业发展的能力拓展课程,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需求。性质一般为选修课。 (四)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增强其在工作岗位的业务能力等的重要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含入学教育、毕业教育、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 (五)课程设置、学分与学时分配(工科类实践教学总比例不少于25%)
四、学时、学分及学分认定及转换 (一)学时、学分 总学分89,以18学时计为1个学分,总学时数1602学时。符合学校课程学分认定情况的,学生可申请认定相关课程。 (二)学分认定及转换 鼓励以国家和地方“学分银行”制度为基础,根据《上海理工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课程学分认定实施细则》,符合学校课程学分认定情况的,学生可申请认定相关课程。 鼓励和探索“学分银行”开展学分转换工作,促进学历继续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学习成果认定、积累与转换。 五、教学实施 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成人学生认知规律及实际情况,采用线上(含直播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形式。 (一)线上教学 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形式丰富的线上教学活动,提供灵活的、个性化、精准化的教学。线上教学须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和学习活动引导,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学习成效。 (二)线下教学 线下教学(含实践教学环节)应不少于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总学时的20%。鼓励通过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式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提升学习体验和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实习、实训、实验、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加强学生管理和服务,创造条件增加学生入校学习、活动的时间和频次。原则上应集中举办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活动,并将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六、考核和毕业要求 (一)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应立足课程特点和基本要求,将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期末考试原则上应为闭卷考试。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40%,不超过80%。 各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创新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探索通过实践作业、情境测试、技能认证等方式科学评价学生能力水平。 (二)毕业要求 修完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考试合格,取得规定学分,思想品德鉴定合格者,经审核通过可获得上海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历毕业证书。 七、学位要求 本专业设置四门学位课程,分别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毕业论文(设计)、传播学概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和学校关于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学士学位申请条件的毕业生填写《学士学位申请表》,经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委员会审议通过,授予学士学位。 |